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
English Version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方式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最新动态 > 文章详情
国际博弈之金融战争
时间:2015-09-06 00:00    点击数:

对潘国陵教授的仰慕由来已久, 2014级(2)班的全体同学怀着激动而又崇敬的心情,在6月中旬认真的学习了潘教授的精品课程----《国际金融》。潘教授精辟的讲解了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关系,并精选11个代表性的案例,以小看大,从现实到理论,由世界看中国,在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剖析中透视全球金融的脉络。让我们透过纷杂的国际经济动态看到世界经济的趋势,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看世界的眼光,面对财经、金融、贸易等热点眼界豁然开朗起来。

同学们都沉浸在潘教授生动的课件,精彩的案例和风趣的课堂互动中,淡忘了时间的流逝。在全体同学与老师集合留念的那一刻,课堂的精彩在我们脑海中瞬间回放,令我们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世界的发展正如一本打开的国际金融史,一幕幕在我们的面前立体起来,货币如同插着翅膀的使者穿梭在其中格外引人注目;一场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来势汹汹,所到之处局势紧张,危机四伏,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下面选取部分精彩热点与大家一起浅析与分享:

一、人民币汇率之战:

2010年9月,巴西财政部长曾公开表示“当前世界处于汇率战之中”,尽管各界对此说法有不同看法,但该言论还是得到了全球广泛关注,并且汇率战成为2010年IMF年会和G20峰会讨论的重要议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汇率问题的交锋成为本轮汇率战的主旋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采用量化宽松等间接手段使本国货币贬值,转嫁危机给本国经济和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捍卫国家利益,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历史经验表明,货币的贬值并未使贬值过的经济走出阴霾。因此,汇率战并不是解决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平衡、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的有效手段,而维护相对稳定的汇率,才能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促进各国经济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多赢的。

中国占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量的比重较大。作为负责的大国,我国保持了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同时,从2005年7月开始,我国人民币累积升值31%,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为了打击国际热钱的投机行为,为了国内的金融安全与稳定,以及其它一些原因,中国政府千方百计坚持人民币不升值或者少升值。中国将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保持汇率在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所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必须坚持渐进式推进汇率改革立场,保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进行。

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主权货币国际化是金融力量的集中体现。主权货币国际化依赖于经济实力,但又可以超越经济实力,成为引导国家竞争战略的关键因子。一个国家拥有国际储备货币职能的货币,不仅可以带来铸币税、降低贸易成本等收益,更能增强对全球资源的调控能力。随着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目前,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和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206个。

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扩大与推广:

第一, 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2年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达到2.94亿元,比2010年增加5倍。

第二, 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目前,香港、新加坡、伦敦、巴黎等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也积极参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

第三, 货币互换规模及数量不断扩大。2008年12月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本币互换协议的数量和规模明显增加。

第四, 人民币开始发挥价值储备职能。目前,日本、韩国、白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俄罗斯和菲律宾等国央行悬臂,讲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货币。

当然,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人民币国际化推进过程中的风险问题,尤其应关注因人民币跨境流动所应发的资金套利和资产泡沫累积风险。应积极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跨境资金监测,确保经济金融秩序稳定运行。

三、遏制国际热钱入侵:

“热钱”是跨境资金流动的一部分,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对各种经济金融信息极为敏感、以高收益为目的的,但同时承当高风险的、具有够高度流动性的短期投资资金。

一般而言,热钱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热钱以追求高收益为目的,但这些高收益一般都伴随着较高的风险;第二,高敏感性,能够迅速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各国政策、各金融市场的价差做出反应;第三,短期性和高流动性,一旦发现利润机会则迅速进入,风险加大时又瞬间抽离;第四,虚拟性和投机性,热钱并不以扩大生产、创造就业为目标,主要投机与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目前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放开,热钱大规模迅速入境收到了有效遏制,但随着市场逐步开放,迫切需要加强对热钱的管理。

第一,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创新,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失衡问题引导资本进入实体经济,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管理,提高金融机构应对热钱冲击的能力。

第三, 加强对热钱的流动的监测和预警,一方面要建立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管理机制,实现热钱监控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跨境资本流动预警和分析体系,及时掌握热钱动向。

第四, 嘉庆对热钱监管的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国际监管经验,并在监测预警、信息披露、货币政策协调等方面加强协作。

第五, 协调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减少热钱投机炒作的空间,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对华金融战的主要战场:

跨境资本:目前,国际做空机构正把目光投向更多的香港上市的中国市场。

债券市场: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进一步实行,大量新印美元的泛滥,中国所购买的美国国债已经面临巨额贬值。

中国国内股票市场:由于劳工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飞涨,中国制造业增长进一步失速,随着国内股指期货等做空手段的出现,对国内A股市场的做空也顺理成章。目前境外热钱仍在大举进入中国,一旦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出现困难,亦或周边地域冲突激化,中国被做空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从今年中国股市7月份的做空势力肆虐炮制的A股千股跌停的场景来看,境外势力早已虎视眈眈,伺机而动了。

人民币汇率: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有高速转入到中高速的新常态,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若此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继续上涨,那就意味着人民币倍高估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目前,海外大量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就是在为进一步推高人民币做准备,一旦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出现重大不稳定因素,这些资金都将迅速获利回流,从而造成人民币的大幅贬值。

五、中国如何应对金融战:

第一,这些年随着国内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同观点与意见的交锋也越来越多。保持开放的心态也非常必要,但在开放的同时,保持必要的警惕性,珍视来之不易的独立自主地位更为重要。“勿恃敌之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既是古训,也是常识,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新观念新知识的同时,更不能忽视某些常识,这是经过历史检验过的真理。正确认识金融战的本质与内涵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对金融改革的进度、方式持更为积极审慎的态度。在金融改革领域,如看准了的,研究清楚了的,就放手去做,不要受制于清议;对于风险程度高、经验不足的领域,要避免被敌“击于半渡之间”。

第三,应开展广泛而深入的金融战理论研究。国内多数金融理论研究者往往欠缺金融实操经验,对对冲基金的阴暗面,美式旋转门的运转特点认识往往不足。因此宋鸿兵先生有提出《货币战争》一说。因此,选拔鼓励更多有实务经验的人士参与金融对策研究,方是解决实践、理论两方面的有效途径。

第四,建立针对恶意金融攻击的专项监测体系。恶意金融攻击无论是攻击主体本身,或是攻击过程,虽然隐秘,但也并非无迹可循,如果围绕不同的攻击主体、攻击目标、攻击方式建立相对应的监测分析框架,就有可能提前监测到可能的攻击企图与准备活动,并对可能的威胁做出分级,采取针对性措施。

第五,建立金融安全监管与国防安全之间的衔接制度。金融攻击是一种能达到战略目的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它之后,有可能紧随而来的就是网络攻击与军事政治干涉。它本身既是一种隐型作战方式,又超出传统军事斗争领域范畴之外,国内对此领域威胁的监测出现了一定的空白。因此,研究金融安全与国家军事安全之间的规律,并尽块建立相关的衔接制度、机制尤显紧迫。

六、重塑国际金融新秩序:

第一,财政货币政策转变。建立健全国家资产负债表,保持债务的可持续性。要将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及其管理能力纳入宏观调控体系建设,坚决守住防范风险的底线。

第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首先,完善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加快IMF 的份额和治理结构改革,提升新兴市场和发展国家的话语权。其次,加快推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当前应当积极推进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等货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再次,扩大特别提款权(SDR)的适用范围。最后,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金融监管体系塑造。金融危机促使各国反思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重视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大对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

第四,金融业重组与变革。金融机构要加快自身经营管理方式和机构调整的步伐,重视完善风险管理架构,构建核心竞争力。

第五,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在稳定金融体系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优化金融中心布局。随着全球经济中心逐渐东移,香港、新加坡、上海等国际金融中心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扩大和强化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资金调度、多元化融资平台、全方位市场交易以及财富管理等功能。

七、课程小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波澜起伏,各国政府大规模的经济金融干预,国际协调和博弈更是风云疾起,空前激烈。

根本上来讲,加快自身经济发展,是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治本之策。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而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坚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已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中,既分享了红利,也做出了贡献。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其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的十分之一,外汇储备已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开始从贸易大国向投资大国转变。与此同时,金融业快速成长,金融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经济状况正朝着企稳向好的方向发展,政府的政策调控和财政投资的拉动的一系列措施,维持新常态并保持强有力的保增长;同时,经济主体应当利用好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创新。

总之,只有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国际竞争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增强了,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争取到更大的世界经济制空权,努力保证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主动权,以最大限度的维护我国经济利益和金融安全。(文/ 武汉大学EMBA 2014级(2)班 袁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