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
English Version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方式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最新动态 > 文章详情
道与术的完美解读---《组织行为学》课程学习感悟
时间:2013-07-11 00:00    点击数:

每个月四天时间的课堂学习,对于武汉大学EMBA班的学员来说,都是一个期盼。因为每一次的课程安排和每一位导师的精彩演讲,都让大家收获良多,回味无穷。7月份,我们班级的课程是《组织行为学》,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志超授课。

组织行为学,对于我们每一个学员来说都不陌生,而且有很多人可能也学习过,但是程志超老师从道与术两个层面的解读,让我们,至少是我感到非常震撼,完全是一种全新的认识。他的解读路径妙在设计非常清晰而科学,先讲组织行为学的道,再解组织行为学的术。他的解读方式重在让学员精准把握,既有概念的阐述,也有观点的归纳;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引用,也有现实案例的剖析和再思考。他的解读目的贵在增强学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新东方的阵痛》、《满城尽带黄金甲》《火烧博望坡》三个视频观看后,陈老师拟定了若干个有关组织行为学的命题,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作出答案,之后他再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进行点评、分析和讲解。整个教学过程深入浅出、有理有节、有理论有实践,有分析有总结,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无比感激。

1.jpg

陈志超老师对组织行为学的解读,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佛、儒、道的思想精髓。他的原点理论:原点——属性——规律——悟道,以及方法不等于方法论;道同,法不同;理解上帝是公平的(时间);人生=时间×空间;以曲为直的组织管理之道;智力不等于智慧等基本命题,都彰显了他对组织行为学的深度把握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和运化,展现了他的理论功底和人生智慧。特别是引用《大学》中“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和《孟子》中“知其左右,而逢其原”的智理,精辟解读了“有所为,有所不为,事有始终”和“有所不为,有所为,事有终始”的本质区别,前者是做计划、做加法,是取舍人生;而后者是做规划、做减法,是舍得人生。告诫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分散时间变量,否则将一事无成。我的理解:本质上,他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对组织行为学进行了科学的理论创新。陈老师可谓用心良苦、毫无保留地把他三十多年的所学所悟传授于我们。我们理应认真消化并指导着我们的工作和人生。

2.jpg

我想,现在的我们至少应搞清这几个命题:第一,理解悟、道、度。这是组织行为学的三个关键字。我认为其中包含着认知、行为和处事分寸,对于一个组织和一个个体来说,这三者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缺一不可。第二,搞清目的和目标。二者不能混淆。目的是根本的,是一个人终极价值观,而目标是一个工具性价值观,是实现目的的过程。就拿我们上EMBA班学习来说,提升能力应是我们的目的,拿文凭只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所以,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端正态度,认真学习。第三,把握好角色定位。组织的定义就是,由一群拥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角色分工的人所组成的集合。所以只要是组织,无论大小,都存要角色分工。现实中角色是跟着情景走的,具有多变性,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场合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定位不准,就有可能出现问题。因此,无论在什么组织、什么场合我们都要有角色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第四,用好时间和空间两个变量。要正确认识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变量对一个组织或一个人的真实价值,明白人生只能用一个变量换取另一个变量的真谛,有的组织或个人的可侧重于用时间换空间,而有的则相反,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根力觉道好修行。用程老师的话来说,很多问题你只要起心动念就种下了因,否则你永远漂移。接此话,我想我们都要心中有念,为实现中国梦而一起努力。(文/武汉大学EMBA2012级(4)班 管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