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
English Version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方式
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文章详情
刘铁桥:为了千万个鲜活的生命
时间:2009-03-30 00:00    点击数:

刘铁桥: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政治部主任

2009年5月13日,刘铁桥作为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第一批赶赴灾区的医疗队员,配属某空降部队在灾区连续奋战了70多天。在灾区,他和其他医疗队员一起,冒着余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震灾害带来的生命危险,主动要求到最偏远、最艰苦的乡镇抢救人民群众。每次抢救伤员,他都冲锋在前,挖掘被埋在废墟下的群众,抬担架运送抢救出来的伤员。在抢救伤员的同时,他还十分注重做好医疗队的思想鼓动工作,通过开展现场动员、组织火线入党、火线立功等战时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医疗队员抗震救灾的积极性,确保整个医院医疗队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医疗救治任务的圆满完成。

(右一为刘铁桥)

医疗队先后转移群众2000多人,救治群众一万多人,其中重伤员686人,从废墟中成功挖掘抢救被埋伤员13人,创造了成功营救被埋107小时、124小时、196小时、216小时等生命奇迹。刘铁桥同志等十九名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勇闯断头崖的事迹经海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后,他和其他十八名官兵被誉为“断头崖十九勇士”,得到了部队首长、友邻部队、当地政府和灾区群众的广泛好评,医疗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

(右一为刘铁桥)

以下是刘铁桥大校在抗震救灾事迹报告团的报告内容。

为了千万个鲜活的生命

军区抗震救灾医疗队政工组组长、军区武汉总医院政治部主任 刘铁桥

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从5月13日开始,我院抽组3支医疗队,紧急赶赴什邡、绵竹、中江等重灾区,配属空降兵某部,执行医疗救援和伴随保障任务。在70个日日夜夜里,我们110名医疗队员牢记使命,救死扶伤,共救治伤员2万余人,特别是成功营救了被埋107小时、122小时、124小时、196小时、216小时等重伤员,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作为医疗队代表,院长浦金辉受到了胡主席的亲切接见。

5月13日凌晨1点,接到抽组医疗队的紧急命令,我们乘飞机,转大巴,当晚,就到了汶川与北川之间的重灾区——什邡市洛水镇。我们迅速兵分三路,浦院长和我带领的第一医疗队,开赴什邡市红白镇;刘幼英副院长带领的第二医疗队,开赴绵竹市金花镇;专家组组长王启全带领的第三医疗队,开赴绵竹市汉旺镇,我们是到达这些重灾区的第一批医疗队,在纵横百里的废墟上,迅速投入了拯救生命的战斗。

我们医疗队所在的“两市六镇”90%的房屋倒塌,道路和通讯中断,特别是洛水小学、金花小学、红白中学都成了一片废墟,不知埋了多少孩子。刘副院长带领队员在金花小学一边抢救伤员,一边处理孩子遗体,在操场上把遇难孩子的脸一个一个擦一擦。一个遇难孩子的妈妈拉着刘副院长的手说:“解放军医生,我们的孩子已经走了,别管了,快去救活着的人!”刘副院长听了这话,看了这情景,含着泪水带着队员冲进了废墟。在红白中学,我们挖出来的没有多少活着的。一位叫汤红的老师,她趴在三个孩子身上,用身躯保护孩子。有一个孩子得救了,孩子们的家长围着我们,哭着说,“解放军,求你们救救这位好老师吧!”但是,我们已无力回天。这一幕幕情景深深地震憾着我们,我们感到有一种沉重的责任压在肩上,那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争分夺秒,拯救生命。

在红白镇,公路两旁聚集了大批伤员,很多尸体来不及掩埋,摆在路边。我们就地展开抢救,一方面对轻伤员进行处理,同时,组织担架队把重伤员往山下转移。一位叫蔡海英的重伤员,丈夫就死在她的身边,四岁的孩子躺在她的怀里。院长带着秦尚振、陈忠庆等专家赶到现场,发现蔡海英左脚踝关节以下变黑坏死,伤口溃烂,如不及时手术,就会引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但山上没有手术条件,必须尽快转移下山。还有10多名重伤员,也急需手术。天快黑了,院长带着我们抬的抬,背的背,把蔡海英等重伤员向山下紧急转移。途中经过一座危桥,那是唯一的通道。这座铁路桥废弃多年,地震后断成三截,一百多米长的危桥,有一半铁轨歪歪扭扭变了形,30多米高的桥下面是泥石流,桥头“禁止通行”的标志令人发悚。要过去,我们就有死的危险;不过,这些重伤员就没有生的希望。在场的老乡拦住我们说:“桥会垮的,太危险了,你们过不得呀!”生死攸关的时刻,浦院长果断下令:就是死,也要把伤员抬过去!我们分散队型,缓慢通过,铁路桥上,一步三摇,沿着铁轨一步一步往前挪……整整在桥上走了20分钟。我们回头一看,对面桥头老乡们还在招着手,注视着我们。这一刻,我们已经不仅仅是医生和伤员的关系,而是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骨肉同胞!晚上8点30分,蔡海英等重伤员终于被护送到什邡市人民医院。可是,由于伤员太多,医院无法立即手术。情况万分危急!我们当即向医院借了一顶帐篷和一些手术器材,紧急展开手术。刘幼英副院长带着王华松等医生,及时赶到什邡市人民医院增援。没有呼吸机,队员甘国胜就采用最原始的办法,按照自己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手捏皮球,帮助伤员呼吸。手术做了4个多小时,他手中的皮球就匀速地捏了4个小时。经过一夜奋战,蔡海英等10多名重伤员得到即时抢救,他们从死亡的边缘又回到了亲人们身边。

队员们确实感到饿了、困了。这时,我们才想到,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没吃过一顿热饭,没喝过一口热水。什邡市人民医院王院长十分感动,拿出他们仅有的四包方便面送给我们,我们8个人分别尝一尝,天一亮,又奔向新的战场。

抢救生命的72小时黄金期已经过去,但我们还是希望在废墟里找到生命的奇迹。5月17日,刚刚从废墟下救出红白中学的老师李克诚,我们又得知蓥峰化工厂废墟下有幸存者。刘幼英副院长带着杨铭、熊楚梅等队员立刻赶到现场。化工厂一栋5层楼房垮塌后变成了3层,整座楼横移了20多米,倾斜70多度,摇摇欲坠,随时可能再次垮塌。女工卞刚芬就困在一楼和二楼之间的狭小空间里,一层层预制板压在上面,营救工作十分艰难。推倒危楼,就会压死下面的生命;不推倒危楼,抢救人员随时就有生命危险。时间就是生命。队员杨铭,借了一顶安全帽,冲进危楼,爬进狭小的隧道,大声喊:“我是解放军的医生,来救你的,你先喝点盐水,保存体力,我们一定会救你出来!”说着,他向里面投了一瓶盐水,伤员没接住,又连续投了四瓶,还是没接住。杨铭急了,完全趴下身子,下巴着地,再往里爬了1米多,终于将第5瓶盐水递到了卞刚芬手上。这不是普通的盐水,是一瓶救命的盐水!从上午8点到晚上6点,整整10个小时,几名队员不吃,不喝,死死地“钉”在抢救现场,寸步不离!晚上6点30分,埋在废墟下124小时的卞刚芬终于从救援通道里托出来,护士长熊楚梅迅速为她建立静脉通道,伤员生命体症慢慢恢复,又一个生命奇迹就这样诞生了!一直守在废墟上的伤员亲人和数百名群众激动得泪流满面,人群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是对生命的礼赞,更是对我们崇高的褒奖!

在废墟中挖掘搜救伤员的同时,我们医疗队组成几十个搜救小组,和空降兵某部官兵一起过石流、攀绝壁、上山寨、下矿井,在龙门山脉地震带上展开了生死大营救。

绵竹市的天池乡、清平乡,道路完全毁损,通讯中断,两个乡成为“生命孤岛”,2000多名受困群众危在旦夕。5月15日凌晨,王启全、姚国庆带领24名队员随部队赶赴天池乡、清平乡,协助解救被困群众。王启全、邓胜平、黄尚珍等年近六旬的老专家,像年轻人一样顽强战斗。队员们在乱石堆中手脚并用,艰难爬行,不时还有山石滚落。为趟过齐腰深的河水,正处于生理期的女队员,像男队员一样,手挽手不顾一切地往前闯。为攀上悬崖,队员们把10多根背包带捆在一起,一头固定在树上,一头捆在队员的腰上,一个一个往上拉。就这样,队员们在“生命孤岛”上,成功救治和转移了2000多名伤员和群众。

5月16日上午,联指命令:选派一支医疗小组,跟随空降兵侦察分队,火速前往金河一级电站营救受困群众。电站位于海拔2280米的断头崖上,山高路远,加上山体大面积滑坡,此前没有一支部队上去过。从断头崖逃出来的老乡说:那条路一个来回至少要走三天两夜,余震不断,大石头老是往下滚,很危险,去不得呀!

生死关头,队员们纷纷请战。浦院长要亲自带队,前指不同意,要他留守指挥!我二话没说,挑起领队的重担。秦尚振和林武延两位老专家主动请缨:“我们去!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他们还年轻,路还长……” 按照命令,4名医疗队员、15名侦察兵还有2名向导一起向断头崖开进。我们列队,敬礼,握手,拥抱,没有说话,每个人的眼睛里都含着泪水。这是一次令人刻骨铭心的送行!

一路上险象环生。途中,突然发生余震,山上的石头像雨点一样倾泄下来,正好砸在队员们中间。慌乱中,一名队员差点摔下山崖,被老专家秦尚振一把抓住。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上了断头崖。这时,天已黑了下来,山顶两边不时传来山体滑坡发出的“轰隆隆”的巨响,卫星电话也没了信号,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死亡的阴影顿时笼罩在大家心头。危急时刻,作为共产党员,我、秦尚振和空降兵分队长何刚,决定成立临时党支部。这是一个跨军区、跨兵种的特殊临时党支部。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表决心,留誓言。一位队员给他爱人这样写道:万一我回不去,请告诉孩子,不是爸爸要狠心离去,而是因为灾区有太多像她一样可爱的孩子需要救助……这一夜,我们紧紧依偎在一起,把《团结就是力量》唱了一遍又一遍,一往无前、共赴危难的战斗激情在我们心中燃烧、升腾。

天一亮,队员们分成四个小组继续搜救,终于找到了电站洞口的具体方位。但无法靠近,只能返回指挥部,请求直升机救援。我们鸣枪、呼喊,再次向受困的乡亲发出信号。6名受困群众在我们的引导下,与在半山腰接应的林武延等队员会合,成功脱险。18日下午,我们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指挥部。顾不上生死重逢的激动,我们立即向联指首长报告了金河电站群众受困情况。20日,直升机顺利将12名被困群众救出。

在营救重伤员的紧急关头,专家作出的科学判断常常起到关键性作用。21日,队员秦尚振随海事救援直升机再上断头崖,营救一名叫崔昌会的女伤员。飞机悬停空中,两名专业救援人员顺着80余米长的绳子滑向地面,准备用网兜将伤员吊上飞机。秦尚振通过对讲机询问情况后,判断伤员可能伴有血气胸,如用网兜吊,会加重伤情,甚至危及生命。他当即提出改用担架起吊。飞机只好返回,换了一架有担架的大型救援直升机。秦尚振第三次上断头崖,和专业救援人员一起用担架把崔昌会托进机仓。经检查,她右臂和5根肋骨骨折,还有严重的血气胸,这些症状与秦尚振开始的判断十分吻合。秦尚振迅速为伤员做夹板固定,建立静脉通道。如果不是这样科学抢救,这位在山洞里靠吃蚯蚓、啃青草、喝自己尿液,苦苦支撑了九天九夜的重伤女工,就会失去生命!病房里,崔昌会的老父亲跪倒在地,拉着浦院长和秦尚振的手,流着泪说:“你们几次不顾生死爬上断头崖,救了我的女儿,我们一家三代永远记住解放军的恩情!”216小时,这是汶川大地震中,受伤被困时间最长的生命记录!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百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前方医疗队屡创生命奇迹的同时,在后方,周道裕政委率领全院官兵,成立3个“爱心病区”,樊光辉副院长带领专家从绵阳接回了76名地震伤员,开辟了拯救生命的第二战场,一级专家马廉亭、三级专家陈庄洪和唐运章、蔡贤华、李曙平等医护专家精心治疗,实现了“零死亡、零截肢、零感染、零差错”,受到全军抗震救灾医学专家指导组充分肯定。

羌族妇女刘继超和她的藏族丈夫额莫雅在地震中同时受伤,6名亲人都遇难。当时刘继超左腿砸成重伤,伤口出现严重感染,当地医院确诊:必须截肢才能保命。转送到我们医院后,周道裕政委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究治疗方案,采取抗感染、清创、植皮、多次手术等措施,终于保住了她的腿。在她第一次下床行走时候,夫妻俩想到当时地震的惨状,想到失去的亲人,感到这里的温暖,悲喜交加,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趴在病床上,给党中央、胡主席写了一封长长的感谢信。他们在信中写道:是武汉总医院的精心救治,保住了我的腿,给了我们重新生活的信心;是解放军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党中央、胡主席对我们少数民族的深切关怀!

大灾凝聚人间大爱。为拯救生命,全院官兵付出了许多许多。我们的队员在前面连续三天没吃一口热的,七八天没洗过澡,一直住帐蓬,睡地铺。队员李敬安,母亲生病,住院,直到去世,他都没有离开灾区那片土地;队员许桦林,抗震70天,她年近九旬的母亲就卧床了70天;队员杨家荣,为了抢救一名被毒蛇咬伤的农妇,不顾中毒的危险,毅然用嘴吸出伤员手中的毒血;院长浦金辉,带领医疗小组堪察堰塞湖,一天徒步10多个小时,累得尿血,但他一刻也没有离开指挥岗位。医院后方的官兵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奉献爱心。

在拯救生命的同时,我们也收获了许多终生难忘的感动。为记住队员郗二平的救命之恩,小伤员罗一梓的父母将孩子的名字改为罗郗。得知医疗队要撤离,队员甘国胜救出的老尼姑早早等在路口,给每个医疗队员赠送一串佛珠。在这场艰苦卓绝的特殊战斗中,我们就是这样奉献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筑起了一道拯救生命的钢铁长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