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文: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局长兼党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和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党务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从事的工程多项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1999年被评为电力工业部劳动模范,国家一级项目经理、一级建造师、四川省青联常委。其企业党委被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被中组部、国资委授予全国“四好班子”先进建设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问:您参加EMBA的初衷是什么?您是怎样理解EMBA教育的?
张建文:参加EMBA教育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层次。EMBA教育着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从一个较高的层次来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并进行理性的思考。作为我们这样已大学毕业20来年的人来讲,已经在事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执掌着一个拥有数十亿总资产的大型国有企业,掌握着企业的发展命运,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把事业做得更好和为了更有效的实施企业战略和管理,需要寻求更新、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方法。同时通过学员之间的沟通也许能得到一些新的启发。
问:作为一个企业家,您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张建文:作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和全国电力创新型企业家,我仔细考察了一些国内的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企业目前的发展很不平衡,并且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也将会是不断创新与国际接轨的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而墨守成规,不求改革的企业将最终被淘汰。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经历的过程还比较短,因此,各种权属关系不同和投资结构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各个方面的不平衡性。中国的企业家们埋头苦干,忍辱负重,但即使只是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代表,无论在参与国际和国内竞争时,仍然被冠以商人的头衔,社会地位和认同感被低估了,如:供应商、承包商、开发商等,因此国家应研究如何提高中国企业家这只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团队的社会地位和认同感。当然某些行业企业负责人年薪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造成社会舆论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这些都需要企业的主管单位或董事会会面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问:您认为现在的企业领导人缺乏哪些特质?拥有哪些特质?他们最想得到是什么?
张建文:现在的企业领导人缺得最多的是较高层次的综合管理能力,尤其是在参与国际经济中博弈的能力。甚至某些企业领导人在企业战略的设计方面,更多的考虑了考核因素,而忽视了企业及员工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他们所最想得到的是社会认同感和国家对企业家队伍的重视和关爱。现在毕业的大学生大多首先选择政府部门工作而不先选企业足以说明这一点,这和20年前不同。
问:事实上,对于参加EMBA,很多人有误解,一个老总由此说“我看不出来职员去EMBA课堂上交朋友会对公司有什么帮助,”“从他个人的角度而言,则可能帮助比较大。”而对公司的价值,则要看学员能否将所提升的能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事实上,这一效应常常并不那么明显。对于此种说法您有什么说法?
张建文:对于参加EMBA教育对交更多的朋友问题我不以为然。主要还是较系统的听一听理论课,以便自我总结,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逻辑思考,为更好的管理企业找到理论依据,或将企业的管理更系统化并提高到更的境界。
问:参加EMBA教育,您最深的体会是什么?它给您和您的企业带来了哪些变化?
张建文:参加EMBA教育,体会最深是四点。一是李教授讲的要提升企业家全方位的素质,包括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身体素质;二是领导艺术和领导科学;三是宗教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四是公司治理理论。通过这些学习或讲座,我已将企业内部的一些制度进行了修正,对完善所属公司治理结构起到了一定作用。在“走出去”战略中,在参与国际竞争时,已开始注意到宗教对所在地区的深刻影响,收到了一定效果。
问:您觉得您所参加的EMBA他的长处在哪里?由于您的参与,互动,给此教育带来哪些益处?
张建文:我所参与的EMBA教育属武汉大学,有悠久的办学历史,经济管理学院对我们这些以前学工学的毕业生来说,补充了许多管理方面的新知识,而我们的参与会让其影响更大。
问:很多企业家学习是为了广结人脉,您认为在中国企业背景下,这个做法的利弊?
张建文:对我而言,广结人脉未必能作到,但受别人的启发还是有的,特别是和同学的交流中。
问:您认为现在的管理教育和中国企业的现实状况有没有背离?EMBA能否帮助您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
张建文:管理教育很有必要,但其课程设置还需不断创新和调整。此种教育毫无疑问会对企业发展带来许多正面效应。
问:在您做企业的实践中,国外管理理论对您有什么指导意义?中国化的管理方式是不是更契合现在企业现状?
张建文:国外管理理论有些听一听就行了,不一定有多高水平,也不一定能符合中国企业的情况。我个人认为,一些外教讲的管理内容的课程未必有中国本土教授讲得效果好,最好的是将西方的管理理念与中国本土化的实情联系在起,中西融合更适用。